袁世凯的八十三天:帝制迷梦如何撕裂现代中国?
1915年12月13日,北京中南海居仁堂。身着十二章衮服的袁世凯接受百官朝贺,龙袍上金线绣着的日、月、星辰纹样在汽灯下格外刺目。这位刚刚“顺应民意”登基的洪宪皇帝,却在下跪的群臣中看到段祺瑞称病缺席的空位。据内史夏寿田回忆,典礼结束后,袁世凯独自在瀛台站到深夜
1915年12月13日,北京中南海居仁堂。身着十二章衮服的袁世凯接受百官朝贺,龙袍上金线绣着的日、月、星辰纹样在汽灯下格外刺目。这位刚刚“顺应民意”登基的洪宪皇帝,却在下跪的群臣中看到段祺瑞称病缺席的空位。据内史夏寿田回忆,典礼结束后,袁世凯独自在瀛台站到深夜
1911年10月10日(农历辛亥八月十九日),武昌起义爆发,清廷急调北洋军镇压,但北洋军阳奉阴违,不听调度,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。袁趁机要价,迫使清廷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,总揽军政。上任伊始,袁世凯就授意北洋军在攻占汉口、汉阳后,放缓军事行动,向革命军传递“和谈
可当我们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评判,将目光回到20世纪初一战前后的特殊时局,会发现这位清末民初的关键人物,更像乱世棋局中一个充满矛盾与争议的“另类”。
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颁布当日,禁卫军官兵在清河军营内情绪激烈,部分满族士兵持枪高呼"若解散禁卫军,先杀冯国璋,再把袁世凯吊死在城门上"。
民国时期(1912—1949年)是我国历史上军阀割据、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,与春秋战国有一拼。